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推进《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以下简称“规划”)的落实,谋划“十三五”全国计量工作的思路及措施,研讨计量与创新驱动,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于2015年12月17至18日在成都组织召开了“计量与创新驱动研讨会暨地方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座谈会”。 这是谈思想、谈思路、谈2016、谈“十三五”计量规划发展的研讨会、座谈会。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分管计量工作的副局长、31个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处长和面临技术机构改革任务“急迫”的计量院长们悉数到会,聚焦“十三五”,结合“中国制造2025”、“双创”等国家重点战略部署,研讨计量事业发展思路、计量支撑创新发展重点工作任务。
盘点2015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谢军司长总结盘点了这一年的工作。
第一,有力地支撑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计量科技自身的不断创新打破了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天花板,为科技创新奠定了测量的技术基础。科学计量是我们的根。
首先是计量基标准装置的研发破解了产业创新的瓶颈。2015年全国共新建国家和省级最高计量标准300多项,提升了国家计量基标准服务产业创新能力和范围。其次,标准物质扩充填补了医学生物环境的产业技术空白。24个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和423种国家二级标准获得审核批复,初步满足了相关领域对国家标准物质的迫切需求,填补了技术体系的空白。三是整合社会计量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总局会同总装共同搭建军民融合的计量科技创新协同平台;推动国家计量院昌平实验基地的计量创新基地的建设,有效地提升了计量创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2015年的计量工作有力地支撑了质量强国的战略实施。
一是加快构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截止目前全国共批准了国家产业计量中心15家,其中两家通过验收。《规划》中明确要求建立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计量测试和产业链相结合是必然趋势。体系建设要有主体,有平台,有联盟,能够推动产业计量测试服务,嫁接在具有引领性的主体平台和联盟之上。体系应逐步开放,用市场机制去解决服务的问题,有市场主体高技术服务、科技服务乃至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才能够在计量的基础之上通过测量行为来促进产业发展。二是夯实质量技术基础与区域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上海市计量一体化的超前考虑,积极将计量测试服务中心建设、重点计量科研项目攻关以及计量科技高端人才培养和计量基标准体系的完善等统筹纳入上海科创中心整体建设方案。山东将大容量计量站能源效率评价中心建设与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等十大行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湖北围绕省内优质产业,积极申报筹建激光设备制造、光电信息等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顺利完成前期准备,有效发挥了计量技术保障作用。三是加强国家型式评价实验室的建设。新考核的27个国家型式评价实验室增强了计量实验室的资源。四是完成了对新建计量标准的监督抽查、检查评估。新建计量标准考核315项,申请的837项。新颁布的社会公共标准证书401项,同时完成了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修订。五是进一步扩大计量技术规范的覆盖面。2015年共批准发布了114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使我国现行有效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总数达到1577项,基本实现了计量检定规程对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目录项目的全覆盖。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对依法管理器具目录的覆盖率达到了85%。先后成立了全国低碳、新材料、纳米、自动衡器技术委员会,探索推进成立铁路、海洋、气象等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目前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已达37个。
第三,有力地支撑稳增长、调结构。
一是搭建了开放共享的平台,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初步定性定量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有效推进了区域发展。二是提升了大区计量测试中心量值传递的能力。全年开展计量标准建设9项,大区比对项目12项,管理课题10项,开展量值传递4000台件,较好地保障了区域经济发展。三是推动地区和国际计量合作,促进外贸健康稳定增长。目前已同俄罗斯、德国、瑞士、荷兰、英国、日本等建立了长效的双边合作机制,组织开展了国家计量标准的比对、计量专题的研讨。继续深化海峡两岸计量合作,积极落实海峡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协议。特别注重对“一路一带”国家的计量双边合作。四是计量全力助推节能减排。完成了24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的验收,同时联合工信部、发改委就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发出了2015到2017的提升计划;配合发改委修订了能效标识管理办法,将实施标识的产品范围扩大到33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能效标识监督检查等。
第四,有力地支持惠民生、防风险。
一是全面开展了商品包装计量监督专项检查,组织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4个直辖市及全国26个省、自治区省会城市开展商品包装计量监督专项检查,共抽检1048家企业2929批次商品,合格2408批次,总体合格率为82.2%,其中:生产领域合格率为91.2%;销售领域合格率为77.6%。二是开展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国家计量监督专项抽查。三是继续组织开展“计量惠民生,诚信促和谐”双十工程。四是通过简政放权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统计表明,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等省开展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监督模式的改革试点,将现行的事前审核转变为事后的监管模式,强化了企业的主体责任、政府事后监管职能和市场投诉监督机制,通过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实现了简政放权的目标。
第五,有力地推进了计量改革和自身的建设。
一是计量技术机构改革持续推进,全国质检系统计量技术机构改革调研报告完成。二是继续加快《计量法》的修订,现已报国务院征求意见。三是协同部委形成合力,大力推进《规划》的落实工作。四是加强计量宣传,提升队伍凝聚力和社会认同,不断创新计量宣传的方式和载体。“5?20世界计量日”发行纪念邮票和开展了一系列有效而形式多样的宣传。五是加强计量队伍建设,在全国质检系统组织开展计量技术机构“传技术、帮培养、带徒弟”活动。六是积极推进法定计量单位工作,组织召开推进法定计量单位工作座谈会。完成“限制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管理规定”课题,联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动法定计量单位联合监督检查。联合制定《新闻、出版、电视领域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情况监督检查方案》。
布局2016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国计量战线要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创造性地深入贯彻落实《规划》,着力推动计量事业更好更快、既统一又开放、成果共享地发展。
谢军司长对2016年的计量工作,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思路:一是突出国家计量基标准战略资源地位,夯实计量发展基础;二是要创新发展观念,进一步强化战略思维,提高计量宏观政策研究水平;三是要夯实技术基础,以国家计量技术基础能力建设为契机,完善量传溯源体系,提升计量科技水平,提高计量服务能力;四是要做好顶层设计,推进《计量法》修订,勇于推行新举措,加强管理协调,推动计量工作全国“一盘棋”式发展;五是深入贯彻落实《规划》,加强计量科技创新、产业计量测试、能源计量等服务体系建设,深化计量军民融合发展。
2016年计量工作的五个着力点:
第一要突出计量基标准的国家战略资源共享,夯实计量发展的技术基础。国家的计量基准、各省的最高计量标准、公用的计量标准作为国家的战略资源,要建设好,维护好,保存好,改造好,发展好。
第二要以创新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提高计量政策研究的水平。计量工作者要不断强化大局意识,提高计量政策研究的水平。计量系统要加强计量工作的宏观管理。要吃透吃准中央精神,通过对中央和国务院,特别是国务院有关各个产业的规划发展,各个领域的指导意见的深入分析,找到切入点,把计量工作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和大局中去考虑。
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和陆海口岸支点建设,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中西部重点开发区域建设,深化泛珠等区域建设。计量支撑体系要结合国务院确定的各个地方的国家层面的功能区发展,以及创新示范各个区的建设和科技创新。同时要根据国家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规划要求,把这些战略实施结合起来。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加强督查和考核,保证各项任务按时完成。把《规划》所设定的重点工作和任务与这些战略进行对接、落地。
第三要夯实技术基础。以国家计量技术基础建设作为契机,整体提高计量科技水平,提高计量服务能力。当前计量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个方面是计量单位量子化,一方面是量值传递溯源扁平化。这一变革将带动许多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在计量基标准的研制上要超前布局。
夯实计量技术基础,推动国家计量科技创新建设,研究细化国家计量科技创新联盟建设的思路,争取尽快整合社会资源,开展计量协同发展。要推动重大测量基础设施和计量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积极推进先进计量技术和方法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动计量科技创新引领示范企业的建设,以标杆带动全行业、全产业的发展。
第四要做好顶层设计,以《计量法》修订和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努力勇于推行新举措,构建大计量的工作格局,推动计量事业全国“一盘棋”发展。要把全国的计量工作资源更好地通过机制创新整合起来,不断完善计量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计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深化计量技术机构改革中积极探索,有效推进计量校准市场和校准机构的建设,研究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规范计量校准市场,为满足社会对量值溯源和校准服务的需求而服务。
第五要贯彻发展《规划》,加强计量服务体系建设,深化计量军民融合发展。一是要加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建设。支撑和引领产业新体系的构建,指导有条件的技术机构在重点领域申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开展产业急需的计量通用技术研究;引导有条件的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借鉴互联网 思维,积极探索产业计量测试名牌战略。这是和产业衔接的一个重要节点。中心的建设,联盟的创建,把计量测试活动嵌入到生产制造之中。建立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是一个引领,是一个国家的方向,要想方设法地给予支持。二是加强能源资源计量服务中心建设,要充分发挥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能源计量数据公共平台,能源计量检测服务平台,能源计量技术研究平台以及人才培养平台的作用。不断提升计量服务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大气污染治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能力,跟踪国际前沿,加大低碳计量研究平台建设,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计量支持。
要深化计量军民融合的发展,进一步深化计量领域的军民融合,紧密围绕和总装备部签署的军民融合计量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计量军民融合会商备忘录,努力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协同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的工作计量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鼓励的政策制度体系,来形成全要素、全领域高速高效的计量军民融合深度合作发展的格局。
两天的会议紧张而充实,国家计量院、北京院、河北、四川、福建、重庆局等六个单位进行了专题经验交流。会议的召开,为2016年全国计量工作的开展定了调子、开了好头。